——记市人大代表刘交奇
在人们的眼中,刘交奇始终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,衣衫朴素,皮肤黝黑,脸上带着谦和朴实的微笑,而在这谦和朴实的微笑后面却有一颗火热为民的心,始终把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,带头执行法律法规,带头落实各级党委、人大、政府的决策、决定,积极为群众代言办事,带领广大农牧民团结奋斗,开拓进取。
当好桥梁纽带
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 “代言人”,是上情下传和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,当好人大代表就要当好桥梁纽带,刘交奇代表一直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。为了进一步履行好代表职责,几年来,他先后认真学习了宪法、地方组织法、选举法、代表法等法律法规,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,使自己的代表意识和村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。在参加市、旗人代会期间,他认真听取和审议人大常委会以及“一府两院”的工作报告,积极建言献策。当选代表以来,他共提交议案、建议、意见49条,被采用26条。其中《关于耕种河滩地的建议》,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,自治区人民政府责成自治区水利厅及时设计了束水冲沙堤,既保证了黄河行洪,又保护了沿河两岸农民的利益。他在多次赴河北、山西、包头以及邻近旗县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《关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奶牛养殖的建议》,受到的市旗政府的高度重视。在市旗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,乌兰淖尔村成为了全旗奶牛养殖第一村。3.20凌汛灾害后,他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,提出乌兰淖尔村已不适合居住,建议整体搬迁,同时实施防洪堤加固。该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,已启动实施。
带动全村发展
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,刘交奇认真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切实增加人民的收入为出发点。他按照“为养而种、以种促养、以养增收”的发展思路,大力发展奶牛养殖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现在全村奶牛养殖规模达到了200多头,年产奶量达200多吨,奶牛养殖已发展成为该村经济发展、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。
刘交奇是一位觉悟很高,思想超前的人大代表,也是一位称职的村领导。根据市里加快新农村、牧区建设步伐的要求,杭锦旗在吉日嘎朗图、呼和木独两镇实施第一期10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项目。刘交奇敏锐地感觉到,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春风必将沐浴到乌兰淖尔村,应早点让村民有个思想准备,有个鲜明的认识。他经常对村里人说,“土地是咱农民的摇钱树,土地实行‘五配套’、‘五统一’的经营,既能增加种植面积20%左右,又能实施规模化经营,这可是好事一桩呀。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,它能够解放生产力,拓宽增收渠道,便于现代化生产、机械化作业”。村民们在他的启发和引导下,对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充满热情。
全旗第二期10万亩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,给独贵塔拉镇安排了一万余亩建设任务。刘交奇在镇里召开的村干部会上积极争取项目,并拍着胸脯表示,乌兰淖尔村将全力以赴,圆满完成该项工作。回到村里,他马上召开村民大会,统一了思想,形成了共识,从而使建设工程顺利开展。乌兰淖尔村实施现代化农牧业基地建设1.3万亩,涉及全村12个生产队。
为村里做好事
刘交奇常说:“人大代表要置于群众之中,急群众所急、想群众所想,多做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”。
2006年他发动村里外出创业的村民为家乡建设做贡献,为村里修通砂石路9公里,新盖了村支部;2007年在他的争取下乌兰淖尔村14000亩土地进行了整合;2008年他发动全村村民新修砂石路7.5公里,特别在3·20凌汛灾时他积极组织村民进行自救,对于受灾无法正常生活的部分村民,主动帮助并自掏腰包为他们买米、买面;2009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从民委积极争取到项目,为村里新盖厕所600座.使乌兰淖尔村的新农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在他的带领下,乌兰淖尔村委会对村里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维修,为村民节省开支十几万元。为了合理、有效利用集体土地,增加集体经济收入,他对村里的集体土地进行了合理整合,制定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流转制度,仅此一项使村集体增加收入近30万元。
随着种养殖业的不断发展,村里的三、四轮车等农用机械逐渐增多。为了能让村民们节省燃油费用,他多次到石油公司洽谈,与石油公司达成了以优惠油价供油和上门服务的协议,为村民们节省油燃费1万多元。同时,他还与镇生资公司达成化肥直送协议,省去了中间商从中赚取利润环节,为农民节省化肥钱2万多元。
在平时,刘交奇主动帮助村民排忧解难,尽可能的给予帮助。在春耕时节,他为手头紧的村民解决生产资金;在村民重病缺钱时,他发动村民捐款帮其渡过难关;当贫困户的孩子上学费用没有着落时,他主动带头捐款,帮助他们圆上学的梦……
荣誉总是属于做出贡献的人,刘交奇先后被评为旗、市、自治区级劳动模范。
松气满山凉似雨,墨香入骨花能言。刘交奇坚守一条真理:要继续带领人民走发家致富的新路子,做对社会有益,对发展有益,对人民有益的事业。“因为自己是人民选出的代表,做人民的代表就是要处处为人民服务。”刘交奇如是说。